♥ 向靈魂學習智慧
靈魂相較於肉身而言,是没有什麼情緒的,所以不管任何時候,他說話都十分平穩,泰山崩於前也不改其色;而我們看慣了人類行為中的各種表情及肢體語言,往往會由對於的表情及動作中,猜測這件事影響層面的大小,但這樣的法則是不適用在靈魂的身上的!
你會發現不管多嚴重的事,他的表情都十分平穩,好像什麼事也没有,但不要拿人間的模式來看待靈魂,這樣你會喪失許多的契機。只要你有心,靈魂會盡量把他所知的告訴你,其中可能有正面,也可能有負面,因為靈界並非全然都是光明面,要了解真正的靈界,就連他的黑暗面也要能理解,當你能理解靈界的光明面與黑暗面——尤其是黑暗面時,就是你智慧真正開啟的時候了。
關於靈界的光明面,不用大書特書,大家都已經十分明白,相信接觸到時,也都能夠喜悅的接受;而靈界的黑暗面,大家雖有聽說過,但都只是「聽說」,一旦自己真正接觸這些黑暗面並親身感受時,能不能接受、理解就未必了!如果你透過靈魂知道了靈界的真相,而能去思索並了解其中的意義,進而接受及喜悅,那麼恭喜你,你已經開始延展自己的智慧,不管是靈界或是現實生活中的種種狀況,你都能以智慧的心態去面對。
就好像你只有小學的程度時,只能以小學所教的方法去解決事情,而到了大學,就能以大學的方法去處理問題。以小學生的角度看待某件事情時,可能會讓你覺得十分煩惱;但是當你提升到大學程度時,面對同樣的事件,你可能三言兩語,甚至一笑就帶過,問題也自然而然的解決了!程度不同,看待事情的角度也就不同,解決事情的智慧當然也不同。
♥ 空性與如是共舞
現在猜猜看,如果每件事或每個物件,都有它的一體兩面,那麼與空性成對出現的是什麼?答案可不是個別的主體性,因為空性已經顯示出没有這種事件的存在,反而是某物的存在還比較接近答案一些,就像陰陽相生一樣,與空性搭配得天衣無縫的是「如是」。
空性與如是共舞,就像陰與陽互為作用一般。心經有一句名言: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」色就是物質,包羅萬象,是物質形成獨特形體的方式,這就是如是。
把形體比喻成波浪,波浪是優美的,眼看它高漲、捲曲、巍然高聳,然後傾洩而下,沒入海中;把空性想像成大海,無限、生機盎然,是生命的孕育處,卻無固定的中心點。波浪等於大海,大海等於波浪,純粹存在的廣大海洋,還有它那不斷交織起伏的海水,就是他的本質;又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公式,能量可變成物質,物質可變成能量。
♥ 以法為尊~眾生皆能成佛
佛門一直有個戒律,說佛陀是不談神通的,可是佛陀偏偏就是具有這些神通!若没有這些神通,祂就不會是佛陀了。
同樣的議題,佛法是釋迦牟尼佛發明的嗎?雜阿含經說:「我得古仙人道、古仙人逕、古仙人道跡、古仙人去處,我得隨去。」可見這個法並不是佛陀想出來,也不是別人想出來的。無論佛陀生在這世間,或佛陀不生在這世間,這法都是長存的,不過是透過佛陀出生,親自證得它而得解脫,並將它教導給世人。
佛陀從不認為佛法是自己所創,也並不以佛教創始人自居,即使到了涅槃之時,弟子們追問以後誰是領導繼承人,卻遭到佛陀斥責,祂只要大家以戒為師。這就說明了眾生皆有佛性,成佛之路並不必依賴任何他人,一切以「法」為最高的領導與依歸,人生的問題都將歷歷分明,人人都是可以修持的。
摘錄自 彌勒智庫系列《宇宙靈魂學(下)》P. 18~19、47~48、136~137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