♥ 精進的動力
矛盾一直在發生,它來自我們的內在與外在。內在的矛盾常屬於個人的事,由於人內心的不平衡,而讓情緒惡劣、挫折、懊惱,久了之後就會令人意志消沉,所以必須自我協調,以理性的頭腦自我推敲、推理、調整,直到和平解決為止。
宇宙也是如此,在過程中不斷的尋找一個平衡之道,它不見得是最好的,但卻是最雋永的。
生命因有思想而矛盾,但我們不能深陷於矛盾的陷阱中不可自拔,要知道矛盾是一種動能,是前進的力量,不能夠擴大矛盾或矛盾太久,只能在其間找到一個平衡點,這就是成就的準則。
♥ 人生三不可缺
生命在宇宙人生中,要追尋、滿足的有很多,健康、成功、快樂、幸福、愛、智慧……等等都是,但最不可缺的有三樣:第一是生存,那是殘酷的競爭;第二是物質,這是幸福的表徵;第三是宗教,在拜神的時候,有跟宇宙結合的感覺,讓生命接觸到光,而這光就是宇宙光。
♥ 宇宙種子,生養萬物
植物有種子可生養後代,宇宙跟它是很相像的,但宇宙種子是什麼?一般人很難明白,這種子就是宇宙為何能生養萬物的原因,這是形上思想,它不是普通的種子;美國物理學家曾說:「星系是在重力的影響下,從密度微擾這類小小種子發展成形的。」但我們所說的宇宙種子,與密度微擾小種子不同。
密度微擾小種子是科學對初始宇宙狀態的說法,指的是宇宙背景輻射,一種微波輻射;而這裡所言的宇宙種子,比密度微擾小種子或宇宙背景輻射的電漿狀態都更早,甚至比宇宙大爆炸前的奇異點還要早。科學家形容它是一顆卵,也就是膜宇宙,卵的外圍有膜,所以稱為膜宇宙。
許多神話也說宇宙初創時是一顆卵,卵破後就生了大神,大神再生出萬物來,但這尚不足以形容宇宙的初始狀態。宇宙的初始狀態究竟為何?跟卵這樣的比喻其實有點接近,我們不妨稱它為根源,是萬物的源頭,因此宇宙在卵之前,尚有一種稱為「種元」的物質。
它是一顆種子,跟植物一樣,由它孕育一切,生養一切。以地球為例,地球是先有種子後有卵,因此種子是早於卵。宇宙也一樣,先有種子後有卵,它的初始狀態——「種子態」其實只有一顆,只是有四種樣貌,分別是「光」、「音」、「電」、「磁」。
♥ 宗教融合之路
希臘、羅馬都有萬神殿,是眾神一體、眾神同源,其實是眾教同源,但之中卻歧異很深。人們也曾經舉辦世界宗教會議,目的就是想借重對話來異中求同,化解歧見,至少不要為了宗教上帝之名稱而打仗,因為所說的其實都是同一個神!
雖然這個會議辦得十分盛大,可是美國、伊拉克的戰爭,以、阿之間的對立還是如火如荼的展開,恐怖主義也更盛行,顯然對話還是不夠,須朝向宗教融合之路邁進,停止宗教門戶之見,才是最重要的開端。
不僅宗教如此,哲學、形上學也是如此,甚至歷史、文學、神話、傳說、民間信仰……等也是如出一轍,上帝同一而異名。
♥ 內在的覺醒與自救
命運很迷人,靈修更是具有吸引力,但若是以不正確的心態,或所選擇的指導師不對時,這些就只是成為你逃避現實殘酷的避風港,而不是教你如何去面對。這個環境既然是我們所無法捨棄的,那還是面對吧!
摘錄自 彌勒智庫系列《宇宙靈魂學(上)》P. 23~24、25、28~29、60~61、80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