♥ 神、佛的慣性
在五眼八神通的修行上,它不是神通論、功能論,它講的是你怎麼當神、怎麼當佛的這個慣性。切記!皇佛從頭到尾教你們的,就是讓你們以神的智慧教導,其肉身跟你的靈魂本來是在二度陽間,那皇佛會幫你拔渡將你的靈魂帶回天國,在上面生活讓你習慣那種感覺。
他在上面受教育的時候就會教導你的肉身,自己教自己認吾師的觀念!慢慢的你就會形成這個慣性。但是這個過程中,會讓你面對的是千百億萬不同累劫的業力。
切記!你們回天國不是去享受而是讓你的累劫,去面對很多不同的業力,面對很多的是什麼?宇宙物競天擇的神、魔、佛、鬼、妖各種不同境界的戰鬥。
♥ 第三隻眼的佛智慧
成佛的基礎一定是智慧,什麼智慧,人的智慧嗎?不對!很多人謙卑虔誠的天天練功、念經就認為這個是正確的方法,你認為這樣子的修為就可以的話,有些喇嘛是真的從出生一歲就開始不停的念經,念到九十九歲,以虔誠、以一天一萬零八百下的五體投地去修,那他的修為及西藏的每一個人,不是都修得比佛還高了嗎?
釋迦牟尼佛的出生,似乎也不是這樣修持,是在他長大成人、生了小孩以後才走出皇宮,其修行好像也不是靠每天做一萬零八百下的五體投地、也沒有聽說天天念經修持,沒有吧!
彌勒皇佛:「釋迦牟尼佛有沒有念經?」
祂是念心中有所體悟的一個經,所以釋迦牟尼佛是靠念經成佛,透過祂在菩提樹下透過功能,看到某一些世界且在七七四十九天裡走進不同的時空去探討,像達摩八年在洞裡面,其實祂真的八年都在裡面嗎?
那是你自己認為祂在洞裡面,祂從頭到尾也沒有在洞裡,為什麼!因為祂的腦功能、第三隻眼引導祂走向整個宇宙的高智慧教導。當你看到一個佛,看到觀音的時候,你在思維上是要精進於智慧,精進於智慧是要做什麼事,要讀萬卷書、行萬里路!
♥ 最高的神佛境界
皇佛今天跟你們說的第三隻眼功能與第三隻眼佛智慧,一樣是在引述但卻是不同境界!一個是只有功能,但還是有可能繼續做鬼;一個是透過這種功能,一步一步的形成你的法身深層意識和所有一切思維慣性,都是習慣以神佛的樣子為修行法,直到連你的夢中:「咦!怎麼我是在地上走,我本來不是用飛的嗎?」這種慣性!
到了哪一天不小心圓寂,那個夢都還是在天國,在普渡眾生或在天國的某個境界裡練功,其實你的肉身已經過七七四十九天早就被火化,你以為還在那邊練功「啊!我被火化了!」過程中連你是人的這個劇本都已經忘了,這才是最高的神佛境界。
♥ 無佛、無魔、不說佛語、不作如來的心經最高境界
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講的是什麼境界?講的是一個永生無常的輪迴。當觀自在菩蕯面對千百億萬種不同時空及所有單細胞、多細胞、植物、礦物時,因為一切萬物都有輪迴過,所以最後照見五蘊皆空,為什麼五蘊皆空?
祂當過月光草、菩提樹、當過任何一種動植物,請問祂的生命本體是以那一個為立足點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、識還是用狗、獅子、魚、樹、或是單細胞、昆蟲?要明白它的意思。
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的境界,是照見五蘊皆空,受想行識全部的思維,是無眼耳鼻舌身意識,亦至無老死,亦無老死盡,為什麼?因為怕還要再輪迴!一直繼續輪迴,故達到了心經的境界。
何謂心經的境界!這個心不是人心、不是佛心也不是魔心,那個是什麼心?就是一個心,無佛、無魔、無鬼!「我這個人就是這樣」這是人心;「這個人好壞」這是惡心;「這個人很善良」這是善心。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的是心,所以代表的是不是佛心?不是!那它代表什麼心?無常輪迴之心,也就是觀自在之心!
何謂觀自在?「我高興就好!」這叫自在嗎?妨礙到了禮節,所以要自在、要觀自在:「放心,我這個人看得很開。」或者「我這個人可以放棄一切!」講了一堆的理由,這是不是很自在的思維?不對!那只是用人之心認知的自在。心經的境界是「無眼耳鼻舌身意識覺,亦至無老死,亦無老死盡」,說的很矛盾,但很多人在翻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時,所有的解釋只是用人的認知在解釋這個心經。
以哲學論的思維來解釋、用佛心在解釋,佛心算是最高境界,正所謂如來之心,那是代表最高境界嗎?不是!心經最高境界,就是無佛、無魔、不說佛語、不作如來。
摘錄 彌勒金剛經系列《AI基因計畫》P. 55、134、161、275